搜索

杨维桢 行书《晚节堂诗》欣赏

发表于 2025-04-05 06:56:57 来源:新闻讲解网

杨维桢的行书《晚节堂诗》是一幅充满艺术魅力和文化底蕴的书法作品。创作时间: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杨维桢时年65岁(另有说法为66岁)。规格:纸本,纵27厘米,横57.1厘米。收藏地点: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东维子、铁笛道人,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他是元末铁雅诗派的领袖、竹枝词唱和的发起人、玉山雅集的灵魂人物、东南文坛的盟主,也是风格独特、影响深远的书法家。作品形式:行书,书写七言律诗一首。行数:凡17行,每行字数不一,共94字。落款:款署“至正辛丑春三月十有二日”。释文:晚节堂诗为竹洲仙母赋。许姥塘东余姥宅。高年七十见孤风。半生闭户机杼老。公子读书灯火同。大儿学仙类耽子。小儿力仕如终童。瑶池春酒介眉寿。阿母蟠桃千岁红。至正辛丑春三月十有二日。铁篴道人在清真之竹洲馆试奎章赐墨书。杨维桢的书风狂怪清劲,与文风相类。这种风格在《晚节堂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字迹老辣沉稳,下笔飞动,力透纸背。杨维桢的行、草书多是空中切入落笔,方笔多于圆笔,因此给人的感觉非常干练。因为落笔较重,所以经常会造成一个锐利的三角形,这种起笔似乎成了他的一大特征。作品中结字大小多变,平侧参差,轻重俯仰皆一任自然。章法不主故常,有乱石铺街的特点,一股排奡气势充溢其间。杨维桢在取法晋人时,着重追求晋人用笔的遒劲,如王羲之的《丧乱帖》《二谢帖》等作品对其影响深远。同时,他也深受宋四家之一米芾的影响,其书法中常有米芾“刷字”的意趣和飞白的使用。《晚节堂诗》作为杨维桢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书法功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作品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元末明初文化的重要载体,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在欣赏《晚节堂诗》时,我们可以感受到杨维桢笔下那股狂怪而不失沉稳的气息。他的书法如同其人一样,充满了独特的个性和魅力。每一个字都仿佛有着自己的生命和灵魂,在纸面上跳跃、舞动。同时,我们也能从作品中体会到杨维桢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他那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综上所述,《晚节堂诗》是一幅集艺术价值、文化价值于一体的书法作品,是杨维桢书法艺术的重要代表作之一。通过欣赏这幅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杨维桢的书法艺术成就和文化底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随机为您推荐
版权声明: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Copyright © 2025 Powered by 杨维桢 行书《晚节堂诗》欣赏,新闻讲解网   sitemap

回顶部